大戏骨_1607 紧身效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07 紧身效应 (第2/5页)

种是夏天的超级英雄紧身衣,一种是冬天的小金人紧身衣,除此之外,其他电影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了,而我恰恰是其他的那一类。”

    纵览大卫职业生涯的导演作品,他作为擅长的是中成本作品,不是小成本也不是高成本,而是需要一定程度投资的中成本,恰好卡在了不上不下的位置;同时,剑走偏锋的影像构图和犀利紧凑的剪辑风格往往能够赋予电影奇妙的作者气质,从“七宗罪”到“搏击俱乐部”再到“十二宫”,从“本杰明-巴顿奇事”到“社交网络”再到“龙纹身的女孩”,全部都是如此。

    简单来说,大卫就不是奥斯卡系喜欢的风格,但他的作品却拥有毋庸置疑的强大魅力。

    2010年的“社交网络”,几乎堪称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在个人风格和学院喜好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整个颁奖季之中都展现出了舍我其谁的霸气,结果却莫名其妙地输给了“国王的演讲”,甚至就连最佳导演都输给了平庸的汤姆-霍伯。

    好莱坞业内始终认为,汤姆-霍伯是过去二十年时间里最“水”的一位奥斯卡最佳导演,甚至将时间期间扩大到整个奥斯卡历史上也没有太多争议。

    一方面,的确是因为汤姆-霍伯确实没有风格可言,“国王的演讲”里可以看到剧本、可以看到演员、却始终看不到导演,导演的痕迹几乎完全淹没在了电影之中,这使得电影与电视电影没有太多区别。

    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在为大卫-芬奇鸣不平。就连“断背山”输给了“撞车”,至少李/安还是拿到了最佳导演,而大卫-芬奇却在最佳导演奖项上输给了汤姆-霍伯,这确实是令人唏嘘不已。这也再次证明了大卫和学院风格格格不入。

    2014年,大卫拍摄出了“消失的爱人”之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