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89 两眼一蒙 (第2/5页)
断,好莱坞也不喜欢垄断。现在的蓝礼的确如日中天,名望和人气再次推向全新高度,但正是因为如此,涌向蓝礼的项目邀请反而会开始减少: 一方面就是为了避免垄断,没有人希望好莱坞变成蓝礼的“一言堂”,为了避免蓝礼一家独大,每家电影公司都必然有着自己的考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蓝礼的位置太过“高高在上”,反而是遥不可及,不仅是因为片酬而已,更多是因为蓝礼的“专业和挑剔”,不少项目可能直接就被吓住了,看看当初欧格斯对蓝礼的态度就可以得知一二了。 另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嫉妒,又或者说排挤,亦或者是警惕……形容词和动词可以随意更换,但核心奥义就是“绕过蓝礼”。 这也是“高处不胜寒”处境之下,必然出现的现象之一。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蓝礼会被“排挤”在外,他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依然是好莱坞当之无愧的头把交椅。 好莱坞电影流水线制作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的系统,大部分资深编剧或者制片人在启动一个全新项目的时候,往往都会做好预设:主要演员或者是导演是谁? “这个角色是写给谁的?” 这是大部分电影公司都必须询问的问题,因为这将牵扯到预算空间、启动难度、推动进度等等因素,电影公司往往可以根据主角或者导演来构建出整个电影的未来蓝图,然后再决定项目是否值得启动。 “两千万俱乐部”的成员们,往往就是无数电影项目的头号选择。 大卫-芬奇正在苦苦等候的“心灵猎人”就是如此,他期待着蓝礼能够开绿灯,只要蓝礼愿意点头出演,那么项目推动的力量就将截然不同,即使没有西西弗斯影业,HBO、奈飞以及其他制作公司都愿意接手。 史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