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33 格局初显 (第4/5页)
感动的阶段,“爆裂鼓手”却在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道路上走得更深、走得更远,带着一种粉身碎骨的戾气,蛮不讲理地一路冲撞,有种毁灭的力量。 可以这样说,“少年时代”和“鸟人”都是回归传统,前者以保守、后者以新颖的手法重新回到电影产业的艺术追求之上,一者是拍摄技艺、一者是从业人员;而“爆裂鼓手”则是打破传统,甚至是在挑衅学院传统的底线,从拍摄技艺和从业人员的两个层面,让观众们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艺术突破的痛苦—— 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煎熬。 如果应该嘉奖技术创新,那么“爆裂鼓手”比“鸟人”值得赞赏;如果应该嘉奖艺术追求,那么“爆裂鼓手”也比“少年时代”值得瞩目;如果应该嘉奖打破桎梏,那么“爆裂鼓手”也应该比“少年时代”和“鸟人”更加值得肯定。 这也是圣丹斯电影节选择了“爆裂鼓手”、而不是“少年时代”的原因,他们所赞赏的,正是蓝礼与达米恩为这部电影注入的那股戾气,以蛮狠而强硬的姿态打破了现有束缚,呈现出艺术追求最真实的面貌。 就好像“鸟人”里所展现的那一幕:曾经的超级英雄扮演者试图咸鱼翻身,却未能如愿,事业陷入绝境;结果因为赤身果体地迷失街头而意外在社交网络走红。如今,艺术水准不再成为电影的评判标准,越来越多的八卦新闻和商业炒作正在成为焦点,愿意像“少年时代”和“爆裂鼓手”这样专注于艺术创作的作品,又有多少呢?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鸟人”的后来居上,反超了“少年时代”和“爆裂鼓手”,本身就是对电影本身、对现实本身的最大嘲讽。 但奥斯卡不是圣丹斯,学院没有罗伯特-雷德福的勇气与魄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