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58 制衡能力 (第3/5页)
把控却具有自己的独特技巧,可能是台词功底,可能是场景设置,可能是人物性格,诸如此类等等。 比如说,克里斯托弗-迈考利。 “局部修改剧本”的工作,其实并不光彩,因为真正具有天赋与能力的编剧都不屑做这样“非创造性的体力工作”;但这种“体力工作”却有着一种不可取代的优势:简单,便捷,收益高。 创作一个剧本框架,可能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薪酬平均保持在一百万美元左右;而创作一个完整剧本,周期就相对漫长,短则三个月、长则数年,但薪酬就没有限制了,三百万美元乃至更高。 但“补锅匠”的话,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他们就可以收获三十万到五十万美元的酬劳,修改一句话和修改百分之二十九内容,报酬都是相对固定的,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取得丰厚回报,这也被认为是好莱坞最赚钱的工作。 就如同站在街边的“身体工作者”一般,赚快钱。 话虽如此,真正能够胜任这一份工作的编剧,在好莱坞其实也并不多。 重新回到克里斯托弗-麦考利身上。 蓝礼与凯瑟琳达成共识之后,克里斯托弗就“立刻”出现在了伦敦,就好像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一般,随时待机。 这也意味着,其实凯瑟琳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些讨价还价只是在麻痹蓝礼而已,最终她还是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修改剧本。虽然合同规定,蓝礼拥有剧本决策权,但凯瑟琳总是有办法让蓝礼点头。 在制片人层面的制衡,凯瑟琳才是更加富有经验的一方。至于蓝礼,更多还是依靠着自己的心态与气场形成对抗——现在再回首当初“爱疯了”在帕克城与哈维-韦恩斯坦的较量,归根结底还是无知者无畏。 蓝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