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骨_1391 隐藏彩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91 隐藏彩蛋 (第4/5页)

戏。

    这一场安德鲁初登场的排练戏份之中,弗莱彻选择了“鞭打(Whiplash)”这首曲目,对于爵士乐有了解的乐迷就可以知道,这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首先,“Whiplash”,这就是电影的名字,直译过来就是鞭打或猛扭的意思,只是按照电影意境翻译成为了“爆裂鼓手”。

    其次,这是一首真实存在的曲目,由汉克-勒维(Hank-Levy)创作,具有独特的摩登风格。

    再次,这是形容一项打击技术的词汇。在电影之中,弗莱彻和安德鲁在苦苦追求的四百击境界里,爵士鼓技术之中有一项叫做“默勒技巧(Moeller-Techique)”,这是无数人追求的高度,专门用来提高手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动作就叫做“鞭打(Whiplash)”。

    最后,“鞭打”还隐喻着弗莱彻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换而言之,从电影标题到主角登场,达米恩无形之中埋下了一系列彩蛋,对整部电影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提炼,这也使得这场戏的重要程度直线上升。

    另外则是蓝礼自己学习架子鼓之后领悟的一个细节。“鞭打”这首曲目是14/8节拍的,也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七拍子。

    一般来说,二拍或者四拍是大家所熟知的节奏,比如蓝礼的入门学习过程,从六十到一百二十再到一百八十,整个节拍都是建立在两拍基础上的延伸,节奏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七拍,却是一个不规则的节奏,对于鼓手来说,需要建立在更多的理解和技术之上,难度也是成倍增长。

    弗莱彻选择了“鞭打”,第一,侧面可以看出乐队基准之高,和安德鲁、特纳之前所待的普通乐团练习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