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56 戏谑资本 (第4/5页)
哥伦比亚影业负责发行,大卫-O-拉塞尔执导,演员阵容一样星光熠熠,延续了导演过去两部作品“斗士”和“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的风格,又是奥斯卡颁奖季的典型治愈系作品,上映之后也是一路节节攀升,早早就已经抢先预定了今年奥斯卡的种子席位。 “美国骗局”的方方面面都让人联想起去年的那部“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看似喜剧小品,实则以小见大,精良的制作、戏谑的态度和举重若轻的回归,这一切都使得“美国骗局”成为了奥斯卡系喜剧的最佳代表。 大卫-O-拉塞尔就好像阳光版本的科恩兄弟,又或者是积极版本的亚历山大-佩恩。但这也恰恰是最为遗憾的部分,科恩兄弟足够黑暗,一黑到底地揭开社会阴暗面,亚历山大-佩恩足够小资,将中产阶级的问题剖析地尖锐而深刻,而大卫-O-拉塞尔呢?核心思想始终如同隔靴搔痒,兜兜转转的最后一圈依旧是美国梦式的心灵鸡汤。 从“斗士”到“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再到“美国骗局”,大卫-O-拉塞尔的作品总是如此,轻而易举地收获学院派的喜爱,却终究还是在演员方面绽放光芒,作品整体和导演本身还是缺少了真正重拳的攻击力。 某种角度来说,“美国骗局”和“为奴十二年”都是同一类作品,圆润、顺畅、和谐、精致,却少了一些犀利感;但不同之处就在于,“为奴十二年”的黑人题材却赋予了作品天生的攻击性,这也使得后者在颁奖季竞争中,稍稍领先了“美国骗局”半个身位。 金球奖提名名单就可以看得出来,“为奴十二年”和“美国骗局”都是七项提名,但后者的奖项还是更多集中在表演部分,而前者还拥有一项技术提名。不出意外的话,“为奴十二年”的颁奖季前景应该依旧占据优势。 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