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三四五章 有些为难 (第4/4页)
经到了尾声,很快这一部鸿篇巨制就要面世了。 其原作者班固和编撰者蔡邕都会名垂青史。 蔡家如今又成为了儒家在云州的旗帜,四方读书人都不远千里而来,云集在蔡邕的门下。 蔡邕也十分的满意。 弘扬儒家经典,发扬光大,也是指日可待了。 所以,他在编撰汉书的同时,拿出一部分时间来教授弟子。 先生! 这时一名男子站了起来。 “既然先生也认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途径,为何不向大将军进谏,让他按照传统的的途径任用官员呢?你看云州的现状,不以仁德为本,不以孝义为先,身居高位者都是些蝇营狗苟之辈。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这些人多半都是出自各地的世家弟子。他们之所以来拜师蔡邕,也是想通过这一层关系,在云州走向仕途。 毕竟云州才是天下第一霸主,在这里当官还是很有前景的。 但是云州用人自有一套,一不看出身门第,二不看你的学问有多深,而是提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让你去解决。 这种就类似后世的公务员选拔制度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真正接触过这些问题而又仔细思虑过的人,才能够做到对答如流。 死读书的世家子弟,只懂孝义的书呆子,哪里懂得这些玩意,自然是处处碰壁了。 久而久之,这些人不能出仕,自然有些怨气。 他们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反倒把这一些归结于制度的不公平。 因为制定这些规矩的人都是寒门子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