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旧时王谢 第43节 (第9/9页)
山遐的答案。 “回禀府君,余姚本为小县,吴末已升为大县,土地广阔,人口稠密,而登记在籍者不过数千户,远少于下官所见。藏户多则赋税不丰,倘若朝中加税,则又逼迫更多人投身豪强或沦为匪贼。下官以为,若欲治理余姚,当务之急在于检括逃户,充实户籍,并将县中藏逋亡者绳之以法,以儆效尤。” 山遐回答的姿态有礼有节,既不因为她是女子而有所轻忽,也不因为她是长官而谦逊卑下。见识不能算很高明,但对余姚首弊判断正确,为官有志向有担当,王琅听得暗自点头,觉得他和族人王彪之性情有些相似,或许说得到一起去。 不过王彪之从会稽检括出三万余口逃户,郡里一点水花都没翻起,其中固然有借了桓温威势的原因,但着实称得上能臣干吏。两者相较起来,王琅还是更看好把事情做成功的王彪之。 山遐此人……多少还是欠缺了一些手腕,在东晋这种黑暗的政治环境里很难成事。 这一点从他的回话也可以看出来——她都已经明说余姚县新造的户籍是她父亲王舒任期内所留,经过她父亲认可,他竟然直言不讳地声称户籍严重不实,换一个私心重的长官,他这余姚令是别想当下去了。 王琅合上文书,神色淡淡:“官藏户籍为家公所核,山君出身河内,渡江以后长居建康,此前从未踏足余姚,何以一眼能看出县有藏户?” 山遐抿了抿唇,态度变得谨慎。他性情刚直,但并不是个蠢人。长官不问他检籍的方法与成果,一上来先问他为什么要检籍,接着质疑他检籍的动机,怎么看都像已经给他定了罪,现在在套供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