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铁衣曲_第一百九十八章 渊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八章 渊源 (第2/4页)

原来百济又名南扶余,其祖上与高句丽同为扶余人,早在扶余人进入朝鲜半岛之前,汉王朝就已经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建立了四郡,东汉灭亡后,辽东太守公孙渊割据辽东,其子公孙康将乐浪郡的南部划分为带方郡,建立了对朝鲜半、南部分的统治,并以带方郡为基地,征讨当地的土著,乃至插手当初还处于氏族部落状态的日本,干涉邪马台国与狗奴国的战争。

    公元238年,司马懿统兵消灭了公孙家,夷平了公孙家当时的统治中心襄平,将百姓迁回中原,随后数十年里,魏在辽东的治官更换频繁,中央帝国对朝鲜半岛的统治陡然削弱,不过十余年后,在辽东、朝鲜故土上就崛起了高句丽、南扶余等新兴势力。而带方郡、乐浪郡等汉人残余势力也陷入了孤立,不过至少维持到了公元四世纪初,后被百济、高句丽吞并。可以这么说,高句丽、百济都是在汉四郡的废墟上建立的(新罗建国更晚)。

    即便如此,高句丽、百济、新罗建国后也都不断向南朝北朝称臣纳贡,获得官爵封号,从这个角度上讲,百济、新罗与魏晋南北朝时那些前凉、南燕、后秦割据政权唯一的区别就是,前凉、南燕、后秦的领土位于今天中国的疆域之内,而百济、新罗位于今天中国疆域之外。

    可问题是现代中国的疆界在古代还不存在,也不存在神圣不可侵犯的独立主权国家和国家不分大小,主权一律平等。恰恰相反,对于公元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