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的教书匠_分卷阅读13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5 (第2/4页)

紧扣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大纲,将教书育人的事写得花团锦簇,会是个好先生。”

    “而且不是个迂腐的先生,”李景阳也笑道,“他对学童的秉性实在是太了解了,怕是掰了好长时间的蛤蟆嘴吧,真不容易。”

    边说边聊,不一会儿他们就在柴荣的监督下将名次排好了,下面就是拆封填榜了。

    “哈哈~难怪他能写出如此脚踏实地的文章来,”柴荣撕掉第一名的弥封,大笑道,“排云还嫌我扣着人不放,这回你这小徒弟可是自己来京的,可不是我不放人了。”

    “陛下,”崔瑛见柴荣笑的得意,看着其他人奇怪的神色,觉得还是需要给这位得意的太上皇降降温,“你是不是先cao心一下殿试的事儿?因为担心会试举子泄漏籍贯形成舞弊,收集各地民谣来了解官风民风的事儿可是挪到殿试上了的,而本朝习惯,殿试的文章是要结集传天下的。”

    “嗯,这是好事啊?”

    “您说六安的举子所记的民谣会不会是邶国公传书给您的那一首?阿雷他们可说了,那首打油诗在六安传的,有点广。”

    作者有话要说:

    掰蛤蟆嘴:以前指私塾先生教刚读书的小孩子学习的过程,挺形象的

    第106章 辽国来使

    所有的试卷批完,将因试卷模糊不清、犯讳以及附加题没写而落榜的考生名字用蓝墨录好,与已经填好的榜文一并封入密匣,交到禁军手中,禁军连夜送入礼部,这院子里的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好好睡上一觉了。只等天明时分,龙虎榜一张,他们就可以离开这个住了快一个月的院子,回归繁华的汴梁生活了。

    柴荣为了不给自己抹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