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4 (第3/4页)
了一眼柴荣和柴宗训,见他俩微微点头,才又接着说,“我问过本地的老人,这里雨水不多,只集中在夏天,这样的气候比较合适棉花生长,大豆、蜀黍以及苜蓿能也长的不错。”崔瑛指了指几块地块的划分,“开春先整地,把能种的东西种下,大豆、蜀黍、苜蓿轮种,还能养地。” “多种果树,树长成之后需要的人手就比较少了,直接由士卒的亲眷来做,不怕缺少壮丁误了时节。”崔瑛又指了指一片山地说道,“妇人们可以养鸡养猪种蔬菜,纺纱织布绣荷包,小孩子白天可以集中起来,懂事了的就学点东西,还不懂事的,便多活动活动身子骨,将来也好子承父业。”崔瑛说的其实就是建国初期的公社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发展到后期会因为生产关系过于超前而分崩离析,但不可否认,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短时间内迅速积累财富。 “不种稻麦?这不行吧?”赵光义急切地问。 “稻梁菽,麦黍稷,六谷之中不种稻麦,种菽黍也没什么,更方便喂鸡喂猪,稻麦种的多,哪里买不着?”崔瑛满不在乎地说。 “那就这样吧,赵卿,德华,劳你们费心了,一定尽快把控鹤军练出样子来。” 柴荣来去匆匆,崔瑛他们着手控鹤军训练时,他已经带着儿孙回皇城了。 “这崔德华也是长了十八个心眼儿,”柴荣对柴宗训笑着说,“今天这一手玩得漂亮!” “父皇很高兴?” “嗯,你今日只听他说多养鸡,多纺织,多种好打理的饲料类作物,”柴荣笑道,“你该听得出来他的计划是要卖rou类,买米粮的?” “是,但减少粮食的运输不是更好?”柴永岱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