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4 (第3/4页)
他的神情里发现点什么。 孰料,后者也正眼巴巴地盯着他,见他回头,神神秘秘地靠了过来:“小雁同志,我发现啊,这村子肯定做着不可告人的勾当。你看他们的码头,好几家渔网都积了厚厚的砂,明显是不打渔的。你想想,一个渔民不打渔,他还能干什么?” 雁游微一抬手,打断了还想卖关子的秦师傅:“我看出来了,从他们这儿出海离港岛较近,想必在做偷渡的生意。” 广州离港岛差不多是一步之遥,自解放后就没断过偷渡者。起先,这些人多为不甘心再过苦日子、想换个地方掘金的当地渔民。后来名声渐渐传开,许多在港岛有亲戚朋友、又在内地混得不如意的人,都设法到这里来偷渡。 一些不愿离乡又头脑灵活的当地村民,便趁势做起了“引渡”。偷渡者们也从原本绑猪尿泡凫水、一旦腿肚子抽筋就完蛋的土办法解脱出来,得到了最佳路线专船接送的待遇。双方可谓皆大欢喜。 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间,内地人只要踏上港岛,都能取得当地合法身份。后来规矩渐严,黑户们需在港岛住满七年且有合法工作,并有三名以上港人一起作保,才能落户。再再后来,偷渡客想拿身份完全是痴人说梦了。 如此一来,想到港岛重新开始的人渐渐少了。但与此同时,港岛的某些人却又开展了一项“新业务”:以港岛为跳板,先上岛,再转到西方国家。当然,费用也相对高昂得多。 兼之此时西方国情渐渐传入华夏,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并没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倒比他们滋润得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