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三章 别有心思 (第1/4页)
薛延陀,北方古代民族,亦为汗国名,原为铁勒诸部之一﹐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 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从事游牧,役属于突厥,据史书记载,薛延陀自称“我铁勒部人”。 因此,一般都将其归为铁勒族中比较强大的一支,风俗大体与突厥族相同,柔然族强大时曾为其从属。 薛延陀的先民曾与“薛”姓部落杂居,后来又吞并了称为“延陀”部众,因而号称“薛延陀”。 贞观二年,西突厥内乱,乙失钵之孙夷男率其部落七万余户臣属于东突厥,却又逢上颉利可汗的残暴统治。 夷男乃率其部众,武力反抗,颉利派大军镇压,反被夷男所败,颉利部众归附者不少。 十一月,铁勒诸姓共推夷男为可汗,夷男不敢当,这时,唐太宗正在设法削弱颉利势力,认为团结夷男,有利于唐对东突厥最后的反击,便遣游击将军乔师望暗里联络夷男,册拜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赐以鼓纛。 夷男大喜,遂成立了薛延陀汗国,建牙于大漠郁督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下,与东突厥分庭抗礼,并遣使入贡,成为唐在漠北的一个附属藩国。 薛延陀汗国成立后,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其境东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如今有精兵二十万。 因李世民将东突厥的部众安置在以“白道川”为中心的漠南地区,从而与薛延陀产生矛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