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5章 一根枝上果叶殊 (第1/5页)
桑,对中国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极其优秀也相当知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辞》,甫一开篇,木兰的形象便是一个织布的女子。 由桑而蚕,由蚕而茧,由茧而丝,由丝而布,这一整个链条,便撑起了古代农事及古代女性相当一部分的篇幅内容。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古代农事,其中超过一半的记载,会落在“蚕桑”又或“农桑”之上,许多时候,蚕桑更是直接代指农事。 而直到今天,这个产业链也依然在延续,不论是出口,还是内销,真丝,都算是比较高档的内容,随便一套非劣非伪的真丝床品,四件套啊又或被子之类的,价格都动辙千元甚至万元以上。 但许广陵认识桑,真正意义上地认识,却是从章老先生那里开始的。 书房授课,讲药阶段,章老先生给他讲的第四十三味药,便是“霜桑叶”。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属于秋天的六个节气,始于立秋,终于霜降,而霜降之后,冬天便正式开始了。 一场霜来隔秋冬。 而所谓霜桑叶,便是指霜降之后,被霜打了的桑叶,而更细致点,还可以分一打二打三打等。 它的功效,便是像霜一样。 用一个字来形容,“降”! 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当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