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4.第164章 大地主 (第2/5页)
水稻,不过好在后续的打理还不错,各种粪肥也用得足,也没有遇到什么自然灾害,产量比预计的五十吨要好得多,最终统计出来的产量是共计八十吨出头。” 高欢看了看一脸茫然的两位明朝客商,耐心地解释道:“我们海汉的一吨,大约相当于大明的两千斤左右。” 李奈不愧是出身商贾之家,这心算能力倒也不错,立刻便惊道:“一亩水稻一季收四百多斤?” “是少了点,主要是上半年抢种时间太仓促了,下一季的亩产应该比这个高得多。”高欢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 “亩产四百多斤还少?”李奈很是不解地问道:“那一年两季,一亩地的水稻岂不是能种出一千斤?” 高欢一愣,接着便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若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一亩地两季才种出五百公斤的成绩实在有点拿不出手,好一点的杂交水稻品种单季的收获就比这还多了。但放在十七世纪初来看,这个产量已经逆天了。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有对明代南方稻谷亩产的记录,就算是一年两季的熟田,收成极好之时也不过四五百斤而已。大多数情况下,二到四百斤是比较正常的收成状况,而高欢报出来的一季收成比人家一年还多了,怎能不让李奈大惊失色。若不是双方已经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恐怕李奈已经认为他们这群人是会使什么妖法了。 高欢立刻解释道:“这是我们从海外带来的优良稻种,与大明本土所用的稻种不一样。加上我们有科学的种田方法,才会有这么高的收成。” “这科学是何种学说?”身为读书人的李奈立刻来了兴趣。海汉人的学识驳杂他已经见识到了,没想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