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0.第170章 参观盐场 (第3/5页)
就把这片荒地改造成了整个南海地区产量最高的盐场!各位,根据我们最新的数据统计,目前公社的食盐日产量已经达到了四千斤!” 李奈分明听到了旁边贺强艰难咽下口水的声音,这个数字的确是太惊人了,程度丝毫不亚于昨天在农场听说那里的水稻田亩产可以超过千斤。 关于海汉人的食盐生产能力究竟有多大,也是这次李奈前来胜利港考察的任务之一。“福瑞丰”当家李继峰认为如果海汉人的盐产量真的能够达到一定规模,那么今后“福瑞丰”多开一项利润丰厚的私盐买卖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产量偏低,那是否要冒这个风险就值得商榷了。 作为事前的功课,李奈也了解过一般盐场的运作情况,像是琼州岛地处儋州湾的那个号称琼州岛最大的盐场,其最大产量大概在每天千八百斤,能超过千斤的时候很少。而且那个盐场是从宋代就开始运作,各个生产环节可以说都已经十分成熟,盐丁也都是家传数代人的熟手。但与海汉人所宣称的产盐效率相比,儋州盐场的产量反而更像是一群外行人cao弄的结果。 而广东盐课提举司和海北盐课提举司下辖的广东、琼州共二十九处盐场,其生产数据也并不是什么秘密,李奈敢说没有任何一处盐场的日常产量能保持在千斤以上。 李奈固然也想过海汉人的盐场大概会比儋州或是其他地方的盐场高效得多,产出的食盐无法在本地市场完全消化。否则他们也不需搭上广州这条线,直接在本地发卖就好了。但他也没想到这里的盐产量居然高得这么离谱,每天四千斤,这让“福瑞丰”先前提出每月至少供货万斤的要求听起来简直就成了一个笑话——莫说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