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华_124章 兖州煤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4章 兖州煤业 (第4/6页)

郑姑娘,这淮安往北,就有不少民户开采的小矿,只因前些年矿税太监横征暴敛,基本都荒废了。”

    船行出淮安钞关后,吴邦德踱到郑海珠身边,指着远处平原后的方向说道。

    在镇江出发前,郑海珠已将行程与吴邦德说了。

    和张岱这样普通的资方比,吴邦德是郑海珠更为看重的并肩作战者,她自然对吴邦德交底更多。

    所以吴邦德清楚,郑海珠去结交鲁王府,实则是看重兖州的一种资源:煤。

    吴邦德原本生长在蓟辽,少年时于京师也住过一阵,对煤这种燃料,倒是比江南士庶熟稔许多。

    他很肯定地告诉郑海珠,朝廷在挖煤的事上,管得不紧,大明的官采煤窑很少,即使在北京的西山、门头沟一带,九成的煤窑也都是民间自采。

    同时,他甚至能从所见所闻的技术层面,与郑海珠说叨说叨,小煤窑如何通风、如何用毛竹排出毒气(即瓦斯)。

    不过,吴邦德之前从不知道,兖州有煤。

    此刻,郑海珠转过头,对着吴邦德道:“对呀,你看,淮安靠近徐州的地方有煤,西边河南有煤,山东博山一带也有煤,兖州在这三处包围的中心,为何就不会有煤呢?在我想来,煤定是有的,无人开窑的原因,估摸着有两个。”

    吴邦德道:“何解?”

    郑海珠道:“第一,彼处地势优越,冬月反倒比江淮还暖些,皮实抗冻的百姓,不像京师民众那样,冬月里需要烧煤取暖,王侯与富豪人家,虽娇贵些,但不缺银子,自去买上好的木炭;第二,鲁府和孔府都在兖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