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华_121章 笼中人自己做钥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1章 笼中人自己做钥匙 (第4/5页)

我们就动身,去请李公来松江。”

    卢象升点头,又提醒郑海珠道:“阿姐,方才王姑娘与我商量,此琴不能由我们出面吆喝,顶好请董公帮忙,宣于仕人圈,但成交于商人之手。”

    郑海珠当然赞同他的思路。

    文人固然定是懂此琴的,但商人能出的价更高。

    江南的几个商帮,淮扬商人和苏州商人自负风雅,喜欢造园子,徽商和浙商则喜欢收古董,表明自己有文化。

    试问,在有钱人比拼品味的战场上,还有什么事,比收一架苏东坡用过的琴,更能傲立于土豪之巅的呢?

    但郑海珠略略修正了一下卢象升:“还是请黄老爷携琴,先在东林书院文会的时候亮相吧。”

    卢象升诧异:“啊?为何?董公不是收藏大家吗?”

    郑海珠看向王月生:“月生可明白,我为何不求董公?”

    王月生道:“连我这样铁了心赠琴的主人,方才抚琴后,都仍有一丝不舍。郑姑娘去请董公宣之,必先登门与董公照面,那样没有外人的场合,董公这样本就醉心收藏书画琴墨的前辈,观此琴后,出一个公道的请价给郑姑娘,比如五六万银子,郑姑娘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卢象升一点就透:“晓得了,我们能卖十万银子,为何要卖五六万银子。”

    郑海珠道:“是的,黄老爷站在我们这一边,支持我们在松江设台造火器,至少能保证开关后的海防。所以,他能明白,这琴不是要找知音主人,而是要居奇贵卖。”

    卢象升赧然地笑笑:“王姑娘心思缜密,人情练达。”

    这句话,几天后在去杭州的船上,郑海珠与卢象升重提。

    她扯着卢象升一道去杭州,一方面是显示儒林晚辈们对李之藻的礼仪,另一方面,也是在路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