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22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28 (第4/4页)

他呈上礼部后,就送来了东宫一份,他们这些太子属官都曾看过、做过。虽知道这不全是他一个监生编出来的,但其能想到这样的出题范式,也能看出他是个有教书天份,且又肯多思、有耐心的人。

    这样的人,将来即便不入朝,也当是个桃李满天下的名儒,值得相交。

    他点了点头,叫侍讲学士李东阳给他讲讲经验:“陛下旨意中既说如你当年故事,西涯你便也给他讲讲自己当年如何讲的。”

    李东阳笑道:“三十余年前的事,下官也记不大清楚了。”

    他幼年时便因神童出名,深受英庙、代庙两任皇帝恩宠,十八岁即入翰林院,却一直在翰院蹉跎到如今,也算不上个好例子。这个崔燮天资不错,人又知上进,科场上倒可以学他,官途上还是不要像他的好。

    他笑着摇了摇头,到崔燮身边提点他自己平常给太子讲学的经验。

    第135章

    给太子讲书时, 这班侍讲官要先进殿等待, 进去后分东西两班站在殿南:东班是讲四书的,西班是讲五经的, 先子后经, 规矩十分严格。崔燮这个走后门插进来的不占别人直讲的时间, 而是在侍讲学士讲罢后再添一小段。

    再后面又要进等祖制,以及和历代等史书;讲罢经书还有侍书官侍书, 也就是教太子临写几页书法;有时还要教习诗词、乐律、绘画、算术等杂项功课, 工作也很繁重。

    但也有个好处,就是工作餐吃得不错。虽比不上传说中的“吃经筵”, 也比翰林院、国子监的食堂做得好多了。李先生提点完了进诗时的要点, 格外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