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10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8 (第2/4页)

笔尖稍蘸了点儿金贵的墨汁,在草稿纸上写下“靖物害者,当念人心之害矣。”

    破题当以破意为上,些句背后的意思,便是人心若失于教化,好逸恶劳,虽然有圣人驱散禽兽、平定天下,百姓也不能安居。

    破题之后便要承题。破题贵在暗破,贵在浑融,承题却要承得明快利落。到了这句也不用再找什么词代称原题中的人物,直接取了“禽兽”二字,依“反破则正承,合破则分承”的关窍,承接破题中“人心之害”的意思,转而发起禽兽为害,人不可自近于禽兽的议论。

    “夫人非禽兽伍也,逼人已可忧矣,况复自近之耶?”

    承题之后还要用一句“原题”承引本题所在的上文。上文即是孟子讲述唐虞之世圣人兴替之前,对陈相讲的“有大人事,有小人之事”,大人忧心天下,小人见识浅陋,只求自身安逸,故使大人与小人为伍,不安己位,便有危害天下之虞。

    而洪荒之世圣人迭兴,皆是为了护持百姓。

    之后的起讲和一二比重新扣题,先讲上半题的“禽兽逼人”:出句顺议尧舜之世有“圣人继出”,焚山泽以驱禽兽;而对句反写天道兴替,因舜居火德,尧居水德,天将令火德代水德,是以尧禅位于舜之后有益焚山泽而百兽奔逃,不能再为害于民。

    之后再以一句散议“出题”,点明上半题禽兽逼之人害,再以中二比领上承下,从禽兽不待教而诛转引出人不得不教,从而领入下题“则近于禽兽”。

    因中二比论得不透彻,后二开头的虚词就用了一个“惟”字,则将禽兽与人对比,将中二比的议论往前推了一步,论人与禽兽当各安其天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