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69 (第4/4页)
而是请张斋长陪相着出门逛街。 他是骑着马来的, 张斋长却不会骑马,回家叫车又麻烦, 崔燮便要雇两个轿子。张斋长按着他的手臂说:“不要轿子, 这些小轿又闷又摇的,何如咱们自己走。国学前后这几条胡同开店的多, 走不几步就到了。” 张斋长虽是河间人, 但在国子监读了五年的书, 连家人都搬进京了,国学附近路比崔燮这个几百年后的人熟的多。他边走边对着国学外各大酒楼饭店、文玩铺子指点江,哪家厨子好、哪家用料真,哪里卖的古物真, 哪里净是面儿上光的假货, 都如数家珍。 对香料、药材就更清楚了。 崔燮说了几样要买的东西, 他就说:“这都是美白的药材,不用去香铺,后头那家永年堂就有。他们家药还好,我从前受寒发热就是请他家坐堂大夫来看的,开的都是真材实料的东西,几副药下去就好了。” 有他陪着, 崔燮就有底气多了。 两人到了药铺里,崔燮便找人要了白芷、白丁香、白附子……每样不过要一钱两钱的,能看清切片形状就行,叫人当面称量,纸包上写了名字。买够了做香肥皂的,想起将来做玉容膏、沤子、祛斑药可能还要用着别的药料,索性趁着张斋长在就都称齐了。 张峦在旁替他看着药,不时捏起一块切碎的药材来,观色嗅味,时而放进嘴里嚼嚼,一派名医的姿态点评药物好坏,告诉他如何分辨几样相似的药材。 崔燮抓了足有小半个柜台的药,又要了碾药的杵臼和铜碾子,才心满意足地收手,排出几块碎钱,叫伙计拿个竹篓来给他装了。那伙计殷勤地说:“两位公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