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_第1124章,露脸的机会,题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4章,露脸的机会,题字 (第2/4页)

神与之血战,不使一笔放过”。

    不仅如此,王石谷在中年,尤其是1680年代,是以精湛的笔法绘制全景构图之巨幅长卷比较集中的时期。

    如康熙十二年,1673年《仿巨然夏山清晓图》、康熙十五,1676年《仿巨然夏山烟雨图》,以及刚才提及的两卷等等,如果说前两卷的绘制是出于自发,那么绘制后二卷或许是对1691年《康熙南巡图》的绘制做一种不自觉的准备。

    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成功,便着手计划于1689年第二次再行,其降诏制作新的圣驾纪实图。

    这个时期王石谷渗和董巨、关仝、范宽、李成之北宋绘画语言绘制长卷,这或许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

    我买下这幅作品之后,又查阅了一些资料,记住了有一位收藏家的评价。

    吴湖帆在题王翚《仿巨然夏山烟雨图卷》言曰:“故石谷画当以四十至五十为极诣,五十至六十自具面目,六十至七十渐落俗套、每失韵致,七十至八十有衰颓气,八十以外又复变化入神,用笔如万岁枯藤,苍辣兼具,有空前绝后之妙。后人之诋諆石谷者,盖多见其六十以后八十以前作也”,所谓“自具面目”之时,应言说王翚“融合百家,集古大成”之时。….众所周知,王翚的摹古之作能够“如镜写形,如灯取影,毫发不遗,与旧并观如出一手”,已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地步。王时敏在《西庐画跋》中称“石谷画道甲天下”;周亮工在《读画录》中推其为“百年以来,第一人也”;吴伟业、曹倦圃、钱牧斋等人甚至直呼其为“画圣”,但王翚之“摹古”既是其研习绘画之法,也是其绘画创作之理想,其大量以“仿”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