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6章 (第3/3页)
些搞收藏的人,说过这话。” 沈瑜说:“这句话形容那个时候的人追捧钧瓷的热度。钧瓷指的是宋官窑的钧瓷,之后仿制的不算。 钧瓷是一个特殊例子,其他的瓷片儿,根据数受大家认同的程度,价值也在变化,但是只要是真的,总还有它的价值。 我帮你多收集一些,你可以用来参照学习。” 张鞠说:“谢谢你这么细心,这些一共多少钱?不能让你出钱。” 沈瑜说:“姐,您这就见外了。今天借你的光。剩下这些瓷片,我也拿回去研究。” 张鞠从保温盒里拿出一块瓷片,对沈瑜问道:“你还没对我说,这块带储秀宫底款的瓷片,为什么你要买?我觉得这种款识给人的感觉很假。” 沈瑜说:“你不是问我,为什么瓷片里底足很少吗?” 张鞠说:“对啊,为什么?” 沈瑜说:“因为真的瓷器底足。可以拿去做假。” 张鞠睁大眼睛:“怎么做假?” 沈瑜拿起有储秀宫款识的瓷片,说道:“在真的底足上,接一个假的瓶身,按照真的古玩瓷器去卖,这不就是作假吗?如果有人拿去鉴定,在底足上打孔,鉴定的结果就会是真品。” 沈瑜边说边比划,张鞠很快明白了。她惊讶的问道:“这些人也太狡猾了。真碰到了应该怎么辨别?” 沈瑜说:“凭借眼力与经验。” 张鞠又泄气了。 沈瑜说:“别泄气,你的运气很好,这块有储秀宫款识的瓷片,我之所以要买,是因为,它可能是名家的作品。” 张鞠说道:“哪位名家?” 沈瑜说道:“清末民初的瓷器,离我们今天不到百年,但是这段时期也有很多制瓷高手。他们的作品,会逐渐受到市场的追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