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9 (第2/4页)
一个开放、富裕、和谐的社会。 第74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74) “夫人请。”几乎是刚一下船, 岸上就有人来迎接敏宁。 “原来是你,你被调到扬州来了?张绍阳肯放你回来?”眼前这人敏宁也认识, 原先是骨干编辑冯翔,前些年张绍阳带着冯翔访问过庄子, 刚好碰到敏宁视察, 张绍阳便带着他来敏宁行礼。 也是那时冯翔才知道眼前这位贵妇是背后的主人。 “是的,夫人。年轻时候不懂事,做了一些荒唐的事, 后来老家人找上了京, 我就随同回乡了。”冯翔不像前几年那样还有书生的天真, 跑了几年新闻什么没有见识过, 他早就成熟了许多, 父母也已经年迈, 就他这么一个独苗, 他不奉养谁来奉养? 所以当初老家人来找他,他就顺势回来了。 回来后, 因为耽误了当初定亲的女子的婚龄,还被暴打了一顿, 好在事情完美解决,如今也成了亲,儿子已经快两岁了。 “张兄让我回来, 还支持我办报, 分享给我的信息, 我这报馆才能在扬州立足。” 其实他老家是金陵那块的, 只是金陵那边水可深得很,原本一个个不屑报效蛮人朝廷的文人隐士全都跑出来了。报馆林立,若不是后来纸张工艺改进,出现了大量便宜的纸,大概一时间又会呈现出千年前的洛阳纸贵。 可以说整个大清报馆最多的在江南,整个江南报馆最多的在南京,那一张张报纸后面都是盐商大财力支持,没有关系没有银子根本办不了报纸。 即使办了报纸,也没有几个文人肯投稿,全都奔向那几个高人隐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