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62 (第4/4页)
让他写一篇产品的推文。美食家尝了一下产品,表示可以做推广,但是会如实地陈述他尝到的事实——“鱼rou有腥味。” “我们的产品是绝对不含三甲胺的,所以不可能有腥味,您尝错了吧。”公司这样解释。 美食家只相信自己的舌头,依旧固执己见。 由于两边意见不一,合作最终泡了汤。但美食家同意了不在网络上发布任何关于产品的评价。 不久后,他偶然看到了一个同行的讣告,死亡原因是“突发性器官衰竭”。他想着去那人的社交账号下留言哀悼,却在无意中看到了他曾经发表的一条关于乌托邦三文鱼的吐槽—— 对于爱吃三文鱼的人来说,可能吃不出来,但产品是真的有腥味。 美食家心里一紧,直觉他的死与这条留言,或者说乌托邦公司有关,便有心留意这样的消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个月,他竟发现了数起类似死亡事件的发生,但没有一件有警察介入调查,就算有人感到蹊跷,也只会猜测这些人的死亡是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的。 极度惊恐之下,他没有把这个猜想告诉任何人,将秘密带进了坟墓,只在日记里小心地写道,“食材:乌托邦三文鱼,处理方式:常规鱼类烹煮cao作,由于腥味较淡,可减少料酒用量。” 历史学家看了店家递来的日记本,非常惊叹,回家后搜集了一些资料,以做学术为由,去了乌托邦公司。 在乌托邦的史料馆里,历史学家听完讲解员骄傲地向他解释公司是如何重新定义rou食后,问道,“20XX年,乌托邦三文鱼rou被科学定义为非鱼rou类,是这样的吗?” 讲解员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