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臣之心_第269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9章 (第2/3页)

的职位上都出了缺,偏官员升迁填补等后续环节都需要吏部一一落实,找谁来补这个缺儿就显得尤为紧要。

    底下官员倒还好说,唯独这吏部尚书的人选令众人犯了难。

    原本最有可能登临丞相之位的殷绰到了台,中书令胡荣及这次办好了案子的侍郎于晁便成了朝中说话最有分量的人,饶是萧栋不喜先帝朝留下的老臣,此刻也对持中立又默默无争多年的二人多了几分信任倚重。

    萧栋是属意于晁接任吏部尚书之位的,可在早朝上,于晁却婉拒道:“臣感念陛下如此信赖,只是臣自知才疏学浅,如今吏部诸事繁多,须得有位资历深厚且熟悉吏部事务的人来挑大梁!臣愿举荐原潮州刺史康老大人出任吏部尚书一职!”

    萧栋仔细回想了下于晁所荐之人,硬是无甚印象,只道:“于卿所荐之人可还在朝中?”

    于晁答曰:“回陛下,康老大人是先肃帝朝时的探花郎,年少时被破格提拔任州府要职、后至京中任吏部尚书多年,约莫是中洲献降前两年,老大人辞官回乡养老。算算年岁,如今该是耄耋之年,这位康老大人为人沉稳、淡泊名利,不怪陛下不记得。”

    “既已是耄耋老人,吏部公务繁重,只怕难以胜任。”

    “陛下,于侍郎所荐,臣愿附议。”中书令胡荣此时出言对于晁所荐表示赞同,“康老大人虽年事已高,但放眼朝中,无人资历能胜过他。殷绰私掌吏部多年,以致吏部上下一团污秽,更该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担此重任。至于陛下所忧,臣以为,可请康老大人暂代尚书之职期间,悉心教导扶植,来日必能担此重任。”

    “两位爱卿所言有理,众卿可有异议?”

    满朝无人出声,天子思虑片刻,或许是于晁那句淡泊名利实在合他心意,在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