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 (第1/7页)
万元吉往返一趟南阳和武昌之间,怎么也得十天左右。 所以沈树人确信杨嗣昌接受了他的条件时,差不多也是四月中旬了。 接受归接受,杨嗣昌那边却还有点小小的要求——杨嗣昌希望沈树人帮着把“李自成即将走下坡路、李自成不足惧”的具体分析,写得再详细一些,以便杨嗣昌直接抄作业交给崇祯,好让崇祯那边也别逼得太急。 沈树人乍一听这个要求,还觉得挺诧异,因为他让万元吉带回去的那份密信,已经够详细了,而且是设身处地以杨嗣昌的立场、口吻写的。 想要给崇祯上奏折,基本上照抄就行,怎么还要专门找他修改润色呢? 总不能是他沈树人的政治哲学理论分析不够扎实吧?那就只可能是顾炎武这个代笔幕僚的文采修辞不行? 好在杨嗣昌的回信里写得也很清楚,没让沈树人多猜:杨嗣昌建议,沈树人把这套理论再发挥扩充一下,最好能写成跟《流贼论》一样详细,甚至写一卷《流贼论续》。 而且,杨嗣昌说得很清楚,不要“让功于上”,也就是别以他杨嗣昌的口吻来分析,就实打实用沈树人自己的名义。到时候杨嗣昌上奏,也会明明白白告诉崇祯“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沈树人的观点”。 沈树人看到这儿,一开始还以为是杨嗣昌不贪功,想要更好地提携后进、帮年轻人扬名。 但随后,沈树人就琢磨过味儿来了:姜还是老的辣!杨嗣昌这哪里是让功名,这是在利用他沈树人“神算”的名声,增强对皇帝的说服力,以及顺便打击流贼的士气啊! 毕竟沈树人目前对李自成张献忠前半生的上升期,预言得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