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 (第2/6页)

集过史料,按他的说法,大明巅峰时每年的钢产量,也能有一两千万斤。

    明斤大约是600克,分16两,每两37克。所以宋明德说的数据,换算过来大约也接近年产一万吨了。另外还有生熟铁数万吨。

    当然这个数字应该是大明中后期全盛状态下的,如今都崇祯末年了,各行各业生产力破坏都很严重,所以全国的钢产量,应该也就折合七八千吨,生熟铁三四万吨。

    这个数字还是包括沦陷区的,大明官府能控制的那些省,加起来估计也就六千吨钢。

    沈树人结合他前世读过的李约瑟《中国科技史》和其他史料,觉得这数字应该也是靠谱的。

    明朝的冶金工业技术,比南宋并没有多少进步,基本上到明中期技术进步就停滞了。

    历史上北宋末年巅峰时,全国的钢产量逼近了四千吨,生熟铁两三万吨。南宋比北宋科技进步还是挺明显的,可惜丢了半壁江山,资源、规模都缩水了,单产虽然提高,总产量始终也没超越北宋巅峰。

    到了明朝之后,虽然技术比南宋进步不多,可好歹恢复了汉地全土,疆域资源大了,总产能也就比南宋又翻倍了。

    六千吨钢,三万吨铁,这就是目前大明占领区能拥有的产能。

    而眼前这座大冶铁矿,按照宋明德统计的前一年数据,能产钢大约折合一千二百多吨,生熟铁六七千吨。

    占据了整个湖广地区钢铁产量的绝大多数,也占到了南方地区的三分之一,全国产能的近五分之一。

    长江以南的川、楚、吴三大区片里,大冶铁山的产能,就已经超越吴地的全部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