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章 敢立帖为证神预言,就要做好被杠的准备 (第2/6页)
了一批刺头,当地人其实已经相当程度上服软,给了左良玉不少法外的摊派、捐资助军。 否则,左良玉光靠这几个府的合法收入,哪里养得起号称十万大军?就算是普通壮丁,十万人开支也非常夸张了。 现在沈树人一个文官来了,当地人就开始跟他讲大明律法、讲朝廷体例,掏银子不干不脆不说,帮他做事还想分好处——这不是欺负老实人么!不就是欺负他沈树人杀人没左良玉果断么! 这必须敲打呀,让那些人看看清楚,以后在武昌汉阳二府,顶的是沈道台的天,踩的是沈道台的地。他能把左良玉阴走,必然有比左良玉更果决的手腕! “后生可畏啊,你倒是敢冲敢拼,可你不在乎士林名声么?老夫是做不到,只能徐徐图之。”方孔炤也是明白人,他听了沈树人的话,已经大致猜出沈树人想立什么凶顽人设了。 其实如果他自己倒退个二三十年,血气方刚,见此乱世,说不定也想雷厉风行一点。 但他已经老了,五十二岁。按明末的平均寿命,这年纪不说黄土埋到嗓子眼儿,至少也是埋到胸口了。 年纪一大,就容易爱惜羽毛,想要守住自己大半辈子的士林清名。 毕竟这是之前几十年积攒下来的美名,沉没成本太高,已经形成路径依赖了—— 别说方孔炤了,遥想当年同样雄踞荆楚的刘表,不也是年纪大了,最后做了个“坐观成败”的座谈客。年轻时“名称八俊”的偶像包袱甩不掉,放不下身段去做那些不要脸的枭雄勾当,最后只能是便宜了别人。 沈树人也看出了对方的心态,便索性把话题挑明了: “下官此次来江陵,途径岳州,看抚台在巴陵也设了厘金钞关,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