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 (第4/6页)
去反驳。 至于沈家自己想赢得什么好处,周延儒暂时没彻底想明白。不过大致推演,他也能猜到沈家可能是想收拢一些败兵、缴获,趁着为国为民的机会,顺带也稍稍增强一下自身的实力。 但周延儒觉得这都没什么,人家冒了风险做事,自己顺带捞一点并没有错。 到时候救回来的部队人数、编制方面打点折扣,自己收编昧下一些不愿意再去辽东送死的溃兵,这都是朝廷上可以做账隐瞒过去的。 周延儒就算想破脑袋,也不可能大胆到觉得沈树人想当军阀。最多也就是以为沈树人身负追剿张献忠的责任,担心自己麾下精兵嫡系部队不够多、将来战场上打不过流贼,这才要多摇人罢了。 有那位雷厉风行防微杜渐的陛下在,大明土地上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军阀藩镇!这一点没什么好担心的! 周延儒终于下定决心:“好,这事儿就依你,反正你们别耽误了给辽西运军粮的事儿就好。剩下你们要让自家的家丁、海船去做什么,只要有功,老夫事后给你们追认请功便是。” 沈树人趁热打铁,加深对方的刻板印象: “多谢阁老玉成。看来,给贵府常年分红、垄断常州府的新式纱机营生,实在是我沈家做出的最值得庆幸的决策了。如此,我沈家才敢厚着脸皮,一次次向阁老您讨差事。” 周延儒一愣,也终于被这套话术给圈了进去。 原来,沈家这么心心念念谈年年给钱,而不是一事一送,是指望常年跟他合作、分功劳。 不过,沈家人也确实有能耐,经常能立功,这种合作倒是双赢,没什么不好的。 想到这儿,周延儒算是彻底被拉上了沈树人的战船。 …… “没想到贤侄对书画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