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19章 随州炮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 随州炮战 (第2/8页)

里面势力较强的部队,多多少少都有几门炮。

    明末的战争形态,跟很多人脑补的很不一样。尤其是崇祯五年之后,大炮技术早就扩散了,并非大明官军独有。

    到崇祯最后几年,大炮数量最多的势力,居然是满清——满清从登莱兵变得到孔有德、耿仲明等汉jianian携红夷大炮和铸炮工匠投降后,一直非常重视狂造大炮。

    到崇祯死时,清军竟有超过两百门大炮,数量为天下之冠。所以历史上后来史可法守扬州才那么容易被轰塌了城墙,而听说扬州被轻易轰烂后,南京守军也被彻底吓住,根本无胆固守。

    除了满清之外,当时天下红夷大炮第二多的势力,就是福建郑芝龙,第三才轮到大明朝廷。

    在灭亡前,朝廷拥有的红夷大炮总数,也才一百多门。

    而李自成、张献忠两大势力,在最后两年里,火炮总数也膨胀到了几十门的规模。再往下的小流贼,则有几门到十几门不等。

    此时此刻,贺锦和贺一龙还不算太富裕,也是倾尽了家底,在随州军前集结了两门千斤佛郎机、七八门普通佛郎机,红夷大炮倒是没有。

    明末的红夷大炮,自重普遍在三千多斤到四千五六百斤,对应西方的12磅舰炮和18磅舰炮。

    原装的荷兰货,装药装弹都可以足额达到上述磅数。明朝国产仿制的质量差些,炮身还是一样重,但装弹药要酌减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否则跟原装进口一样强装药,就很容易炸膛。

    而佛郎机比红夷大炮还落后了近百年,是16世纪的葡萄牙炮。

    普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