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144章 留待圣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章 留待圣裁 (第4/7页)

奔走帮父亲方孔炤伸冤。

    这种事情,在后人看来很匪夷所思,但在封建时代是很正常的。当时人死了爹妈都得辞官回家丁忧三年呢,就算父亲只是获罪下狱,儿子如果知道父亲有冤情、有隐情,也该抛下一切其他事情,先把亲爹的冤情申诉清楚。

    而且原本历史上的方以智,在方孔炤获罪之后,就是真的辞官专门伸冤,最后申诉成功了,他自己才回去重新做官。他的仕途也丝毫没受这个暂时辞官的影响,回去之后反而还比原先升迁得更高了,可见明朝人治理国家也是很注重孝道的,会把这种事情传为美谈。

    只不过历史上方以智入仕之后,就一直做的京官,没在地方上任职,所以辞官、再任也都很轻松。他辞官为父伸冤之前,是在翰林院当庶吉士,伸冤完之后回去,崇祯看他孝心可嘉,让他改任翰林院检讨。还负责担任定王和永王的讲官,也就是教除了太子以外的崇祯另外两个小儿子读书。

    这一世,因为沉树人的蝴蝶效应,方以智当京官只当了几个月,后来就一直在安庆、武昌当地方官。所以要想辞官为父伸冤,周折肯定会多不少。

    沉树人因为军务紧急,忽然冒出来那么多新任务,当然不可能让方以智抽身,所以他也只能劝方以智忍一忍,能不能另想别的办法。

    俩人书信往还数次,方以智一开始建议沉树人,考虑把在江陵的张煌言调回来,坐镇武昌,总揽湖广各军的后勤内政调度。

    张煌言好歹也是知府级别的,而且是沉树人的表哥,按说从亲疏和可靠性方面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