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章 换弹不换枪 (第5/6页)
时,气体在枪管内部时、就从弹丸上下左右泄露出去、吹歪了弹丸飞行的方向。 独头弹因为口径跟枪管内径差不多,稍有泄露还吹不歪,会被枪管束缚住前进方向。霰弹的口径比枪管内径小得多,旁边有气体吹过,霰弹会在枪管里上下左右乱撞乱跳,出膛时当然就毫无准头可言了。” 学习一个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有所领悟后,再转述给别人听。在好为人师的过程中,自己的思路也能被整理得更加清晰。 沈树人讲解着讲解着,忽然融会贯通,自行想通了为何米歇尔.莱法耶特在七年战争里会鼓捣出“让滑膛枪同时装两颗一样口径大小的独头弹”的saocao作。 又要多弹丸、又要打得远,关键就是弹丸和枪管之间的气密性、防止弹丸比枪管内径小太多而漏气乱跳。 不是霰弹打不远,是不够圆的霰弹打不远。 到了近代,不管是S686还是温彻斯特1897,这些霰弹枪用的弹药,拆开来之后都能看到其实每一颗钢珠都是跟枪管内径一样粗的,只不过会有6到9枚钢珠直线排列、尾部是火药。 皮萨罗现在用的斑鸠铳没那么多弹丸,听说最多前后排列四颗次口径的弹丸,但是外面必须用皮革包裹着装填,以填堵口径空隙。 三人各自切磋着,沈树人内心很快升起了一个临时折衷的办法: 自己也可以学习大多数穿越者都能想到的所谓“纸弹壳定装弹药”,稍微优化一下,用厚一点气密性好的纸,或者是弹性皮革,把几颗次口径球形弹丸依次排列、尾部装火药,那不也接近近代喷子的发射效果了么? 只是在装填方面,目前依然得前膛装,而且要打一发装一发,在火力持续性上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