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62章 一步干到工业歌命前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章 一步干到工业歌命前夜 (第5/6页)

是这一炉一次性出了六千斤铁,比原先的两千多斤出一次铁的产能,高了一倍不止。

    沈树人听了这个数字,最初颇为振奋,随后则是释然。

    毕竟用了焦炭加快反应效率、预热空气提高了炉温、还用耐火砖加高了炉体,三管齐下开挂,产量翻几倍其实都是正常的。

    原本这是1640年代的炼铁科技,考虑到大明最后近百年里技术的停滞(明朝的很多科技到嘉靖之后基本上就慢慢停滞了,之前还是有进步的),实际上这也就相当于欧洲1550~1600年之间的水平。

    而用了焦炭炼铁的思路后,那就相当于一次性进步到荷兰1707年发明的近代高炉了。

    而且历史上1707年那款荷兰高炉,也是不存在“散热鳍片预热风管”这种思路创新的。沈树人和宋应星这次一次性开了三个小挂,这冶炼技术的水平,起码比1707年再先进一代人。

    他估计,大约能相当于1770~1780年代的西方科技,也就是工业歌命前夕——瓦特是1787年改良完成的蒸汽机,蒸汽机没出现之前,那七八十年里欧洲冶金科技的进步,还是比较缓慢的,也就弄点小打小闹的改良。

    这就意味着,沈树人现在的炼铁炼钢水平,大致相当于历史上米国独立或者说法国大歌命前夕的水平了。

    用这些钢铁铸炮,能达到的工艺档次,理论上也可以和拿破仑战争初期时的炮相比。

    (注:跟拿皇末期的武器还是没法比的,拿破仑前后打了20多年仗,刚好是蒸汽机发明后的20多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