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 (第5/6页)
毕竟去年开征的练饷就有七八百万两了,相当于厘金的两倍。除非厘金提高税率,否则是替代不了三饷的。 至于明朝原本的商税……几大钞关每年从几万两到十几万两不等,加起来总和也不到一百万,只能算是零花钱级别,明朝压根儿就不靠商税活。 崇祯反复思考之后,叹了口气:“那就说说厘金一旦实施,可能会出现的坏处吧——让朕猜一猜,首当其冲的,是不是又会惹来如同当年对矿监、税监的抵制那般,闹得江南汹汹?” 崇祯是见识过他兄长末年、南方苏州反抗魏忠贤税监的破事的,也看过张溥写的《五人墓碑记》。 虽然他登基后,因为打击魏忠贤,把那些当年反抗税监的人洗白了。可十几年皇帝当下来,他内心其实也多次动摇过,很多问题都看明白了,怀念起那些税监、矿监的好处。 只是碍于皇帝的面子,被清流架在“天子不可与民争利”的道德绑架上,下不来台。 不过,沈廷扬的回答,却让他稍稍有些意外: “陛下……如果实施得好,并且对试点范围控制得当,厘金遇到的阻力,倒是可能比天启年间派出矿监、税监要小得多。但是,那会导致厘金有别的危害,不得不虑。” 崇祯眉毛一挑:“哦?如何能让厘金少受阻力?别的危害又是什么?” 沈廷扬一咬牙,把他之前跟儿子家书时讨论过的细节,挑了几点说了: “天启年间,南方士绅抵抗矿监、税监,一方面是那些宦官确实搜刮无度,没个章法。虽然也为朝廷扩充了财源,却至少十之六七落入了jianian宦及其党羽手中。 而且商税征收,历来都是由朝廷统一调度,当时南方没有贼乱,百姓士绅都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