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_第145章 大明脊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5章 大明脊梁 (第2/6页)

受一切的痛苦,区区苦难行军又算得了什么呢?

    然而,感动是一回事,考验则又是另一回事。

    从南京到徐州直线距离不过六百里,实际道路里程肯定不只六百里,但是撑死了也不超过八百里,所以无论这段行军有多艰难,有多慢,也不过二十天的行程!

    而这,距离崇祯的目标有很大距离,崇祯想要的是至少两个月的苦难行军。

    两个月后,等这批勤王士子尝遍了各种苦头,好不容易走到了徐州,他们就会发现打仗似乎比行军还要更轻松些。

    总之,即便没有困难,崇祯也要创造出困难。

    没有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没有千锤百炼的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同样道理,没有持续两个月以上的苦难行军,也锤炼不出一批铁打的士子,也就撑不起大明朝的嵴梁!

    其实崇祯认为两个月的时间也短了。

    如果条件允许,崇祯甚至想把这段苦难行军的时间拉长到半年以上。

    可惜,建奴大军十月份就要南下了,而且由于他这个穿越者的出现,更确切点说是由于讨虏诏的出现,建奴极可能把大明列为主攻目标。

    这样的话,徐州防线就会承受空前的军事压力。

    所以,崇祯得在十月之前带着勤王士子驰援徐州。

    所以,崇祯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用来打磨勤王士子。

    想到这里,崇祯当即招手示意兀把炭上前,吩咐道:“兀把炭,传朕旨意,全军转道向西,去庐州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