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2007,从学霸到学阀_第200章 参加全国交流大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0章 参加全国交流大会 (第3/4页)

工繁育培植计划,但最后仅有两株人工植株存活。

    陆时羡微微摇头,看来植物培育工作在哪里都不好做啊。

    其实就算是一种新型作物培育就已经很艰难了。

    就更不要说人工培育一种极度濒危的植物物种了。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很多人也许会问,不就是一株野生葡萄树吗?

    外面水果摊上摆的不是多得是吗?

    吃什么葡萄不是葡萄,这有什么好保护的?

    但作为懂行的他,其实很理解为什么要挽救这种物种。

    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明白。

    物种只是生物基因的一种呈现方式。

    真正挽救的是它体内的生物基因。

    要知道杂交水稻最开始就是由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来,它们在优良性状上能够进行互补,从而得到一种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

    我国的杂交水稻发展的如此迅速,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1970年11月发现的一株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在举全国之力下完成了水稻的三系配套,最终培育出了稳定增产30%的籼型杂交水稻。

    那么谁又敢说这种野生百花山葡萄不能和其他种类的葡萄杂交,产生类似杂交水稻的新型葡萄品种呢?

    当然,如果也许会有人说葡萄能和水稻比吗?

    就算增产再多,也不可能当饭吃。

    那只能说你赢了。

    格局太小,无话可说。

    不说可能存在的杂交优势,光是其体内蕴藏的丰富物质基因,就能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