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5章 我这算不算诺奖级别的成果? (第3/4页)
只是一眼,整个人突然血气上涨,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有点吓人。 也许说gpcrs没有人听说过,但若是说它的另一个名字,估计无人不晓。 g蛋白偶联受体! 第一个gpcr是在19世纪发现于眼睛视网膜上。 它被发现的历史很长,但关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方面的研究,似乎从来都是细胞生物学的重点和热点。 这一点从与它有关的诺奖数量就能看出来。 一个蛋白受体横跨生物和化学与物理三个领域。 早在1936年生理学家洛伊就因为发现了乙酰胆碱在神经系统的作用而获得了生理学或医学奖。 而乙酰胆碱受体正是一种gpcr,只是当时谁都不知道这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1957年,因为发明抗过敏特效药,意利国科学家博韦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他的抗祖胺药主要针对的是h1和h2受体,而它们均属于gpcr。 1967年,因为视紫红质在视觉系统中的机制研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共同获得,视紫红质和感光蛋白正是gpcr里面被研究最广泛的成员。 1994年,因为发现g调节蛋白和提出gpcr概念,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颁发给米国的a.gilman和m.rodbell。 2000年和2004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诺奖成果均与gpcr有关。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就在2012年,米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赖恩·科比尔卡就会因为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