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2 (第3/4页)
马,把琅琊王捧到宝座上,慷慨陈词道: “贼臣苏峻不恭顺天命,不怕王师诛讨,凶暴逆行,乱五常,撼动江山社稷,威逼幼主,残害忠良,天下怨恨,万民泣血,我们奉旨讨伐苏峻,消灭元凶,如今幼主受难,百姓受苦,我们齐心合力,以救江山社稷,绝不苟且偷安,若有违誓,天理不容!” 清河看着祭坛上已成气候的郗鉴,感慨万千,当年八王之乱,郗鉴的叔父全家被杀,绝望之下居然只身戴着面具去刺杀凶手齐王,当时满腔热血的匹夫之勇,和现在隐忍守住兖州,解决了外患才去平定内乱。 人们都在一次次灾难中成长着,昔日绝望的大内侍卫已经是国之栋梁了。 誓师大会尾声,琅琊王将一炳宝剑递给郗鉴,郗鉴拔剑,“出征!” 郗鉴留了五万军队守护边境,带走五万军队去勤王。 清河带着琅琊王跟随郗鉴大军南下,两天后,大军渡过长江,和陶侃为盟主的勤王大军在茄子浦会师。 陶侃是盟主,见郗鉴有琅琊王和清河公主支持,又兵强马壮,心下不爽,在琅琊王和清河公主坐在尊位上之后,陶侃让出了首座,请郗鉴上坐。 郗鉴忙推辞道:“你是盟主,理应坐在这里,我也要听盟主调遣的。” 陶侃坚持要郗鉴坐,两人互相推,最后还是清河开口说道:“陶盟主是众望所归推举而成,也是最先到达战场的将军,这个位置还是陶盟主坐吧。” 陶侃等的就是清河这一句话,说道:“微臣恭敬不如从命了。” 郗鉴坐在陶侃的下手,庾亮乖乖的奉陪末座。 倒是琅琊王看到庾亮,很是亲切,道:“舅舅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