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3 (第2/4页)
让他没有技术,只能卖苦力呢?而卖苦力,哪还有建筑工地挣得更多的呢?儿子已经七岁了,到九月就能上小学了,能让儿子在城里上学,当个真正的城里人一直是白春玲和丈夫的心愿,但是,他们只是户口不在本地的暂住人口,要在城里上学,必须要交一笔不菲的借读费。两万元一年,对有固定工作的人也许不算多,但是对进城务工的白春玲一家可实实在在算的上一笔巨款。来j市十年,前几年收入不高,夫妻俩又生了儿子大宝,白春玲以35岁高龄挣扎着生下儿子,身子却着实受了很大的损伤,最初三年不得不在家静养。不能工作,就没有收入,再加上生完大宝后白春玲一直没奶水。只能儿子喝奶粉,一罐奶粉一百多元,却只能喝一个礼拜,丈夫天天连轴转也不过勉强糊口。更别提能存下钱了。为了儿子大宝再不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能跳出农门奔个前程,丈夫拼了,四十多岁还每天扛着一百多斤的水泥袋子往返三百多米,白春玲又是心疼又是憧憬,一边是儿子,一边是丈夫,她都舍不得,但是当看到家里的积蓄逐渐接近两万时。白春玲心里还是高兴多过心疼的。金秋九月,白春玲终于如愿以偿地带着儿子走进了j市红星小学。红星小学是离他们家最近的一所小学,虽然教学质量在本市是倒着数的,但是却也是为数不多借读费便宜而且愿意接收大宝的学校,只要是城里的学校,白春玲也就心满意足了。儿子上学了,白春玲也空闲出来,找了个家政服务公司挂名,隔三差五给人打扫打扫卫生,挣点生活费。小日子也算过得红红火火。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就在白春玲生活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