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9 (第4/4页)
到底,并不是乔峰和丐帮、和宋国江湖人之间的矛盾,而是辽人和宋人、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矛盾,是以生存资源为基础的彼此厮杀和争夺。 这种矛盾,无解。 殷梨亭是能够理解此前杏林中诸人心中想法的。 因为在元国,这样的矛盾也同样存在。 正因为感同身受,所以他在林中事变的最初,选择了礼貌地保持沉默。 这是对乔峰的尊重,也是对以丐帮众人为代表的宋国人的尊重。 但是,当宋国与辽国之间的民族、国家矛盾演变成了宋国武林人士与乔峰之间的个体矛盾的时候,殷梨亭就无法保持绝对的中立了。 他始终认为,辽人也好,宋人也好,蒙人也好,汉人也好,彼此之间的大立场的确是敌对的,是无法相互包容的,但是,殷梨亭愿意相信,大部分人心中是更渴望和平的。 如果没有矛盾的起源,没有对生存资源的相互争夺,他们未必不能和睦相处,或许最多不过偶有细小摩擦。 但当仇恨太过巨大,立场太过无法相容,那么这仇恨细化到每一个人身上时,这份属于民族之间的恨意、敌意就会被无限放大所以当年的汪帮主、智光大师和带头大哥等人,和如今的杏林中众人,才会说出“就算是个婴儿也是辽狗”、“辽狗不配为人”这样诛心的话来。 的确,有以杀害宋国婴儿以取乐的辽人,且在屡犯宋国边境的辽兵之中,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但同时,却也有心地善良,愿意为宋国婴孩提供帮助和保护的辽人。 反之,宋人也是一样。 所以众人因乔峰契丹人的身份敌视他错了吗? 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