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79 (第4/4页)
朋友间肝胆相照,堪称理想国。 而在梁山之外,大宋民间却是水深火热。 辽国每年索要岁币,不给就打,金国也来要,要的还是辽国的五倍。 朝廷即无可用之兵,又无可用之人,只得花钱买太平,贪官们何顾国家危亡?只管把这些压力转嫁到百姓身上,借机大捞特捞。 原本只要五六十万两银子就能买回来的太平,经过下面的官员层层加码就变成了百万,千万,仍至上亿。 各地民众不堪重负,纷纷起义造反,河北出了个王庆,江南出了个方腊,各拉了一拔人马封地称王,风头直直盖过了梁山。 此时的大宋内忧外患。 到得三月,又逢山东大旱,官府不说拨粮救济,反倒一味加税,逼得大批难民流离失所。 大清早我正陪着二郎在山上演兵,远远看见黑压压的一拨人头潮水般地涌过来,身后跟着官府的重装铁骑。 这些难民一旦被官兵追上,就象牲口一样被绳子捆了押走充作苦役。 那些跑得慢的则是直接葬身在官兵的铁蹄之下。 二郎那个暴脾气一看这个情形当时就火了,带着兵马冲下梁山将那帮百姓悉数救下来,又倒追着那批官兵直杀到州府里头,将当地知府和他手下的一众狗官全都给绑了,扒得赤条条的扔到城外的灾民堆里让他们自谋活路。 又打开官府粮仓给百姓放粮。 一连帮着附近几个州府的百姓解了难,梁山好汉也顺利地登上了政府头号黑名单,全国重赏通缉。 通缉令拿回来一看,差点把我给笑死。 名单上排在第一位的竟是宋江和吴用。 在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