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科举制度 (第3/16页)
(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想到这里,陆垚不由得想起了王安石,按照年岁来算,这王安石今年应该是三十左右岁,还没到他出山进行变法的时候,一想到王安石,就不得不提到在王安石之前也举行过变法的范仲淹。其实一直以来,陆垚的那个疑问还没有得到解答,那就是,按照年头来算,现在已经是范仲淹变法之后的时候了,为什么在朝堂之上,所有官员的口中,还有陆垚看到的一些大小事物当中,都完全没有范仲淹变法的迹象呢? 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还是说,因为穿越的原因,时间发生了错乱? 说回科举。 周代以“乡举里选”的方式,即由“乡老”(族长)等选拔本乡土的贤士,经过地方长官的层层上贡,直达中央。上贡到王的贤士,由王亲自考试,内容是射箭。在周代以前的社会中,只有统治集团家族的成员才有可能接受教育而成为知识分子,国家机构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