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送别 (第2/10页)
拜访一下陆垚。他这次来到汴梁,其实是暂时将手里的工作交给了下面的人去负责,告假来的。所以,他不能在汴梁呆太久,明天早上就要启程回去,不过,他打算今天下午或者晚上的时候,去拜访一下这个将自己推荐给宰相的人。 二人对于陆垚的话题聊不下去了,于是晏殊也就和王安石展开了新的话题,那便是,对于现在宋朝的局势,还有接下来如果自己是当权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国方针。 这问题可是问到王安石的心眼里去了。虽说这个时候的王安石,对变法的一系列政策还只是在萌芽之中,初见雏形,但是这说起话来也是滔滔不绝的。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其实并没有得到丝毫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嘉佑三年,王安石进京述职,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请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但没被仁宗采纳。 治平四年(1067年),久慕王安石之名的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遂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非常信任和器重王安石。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再次提出全面改革的想法,指出“治国之道,首先要效法先代,革新现有法度”,并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 王安石认为:北宋国家贫苦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