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投入度 (第15/16页)
是也就起身告辞,临行时几个人约定好了,明天早上的时候,会来陆府取陆垚书写的关于教练员的知识的手稿。 送走了潘文和陈晨,陆垚和陆盱闲聊了几句,也就回到房间去了,他倒是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开始研究教练员的事情,而是拿出了刚才潘文给到自己的,关于历年科举考试的一些题目分析,还有这些考生们自己研究出来的能够考取高分的秘诀。陆垚心说这些都是落榜生写出来的,哪里来的秘诀,不过,有了这些资料,多些准备还是好的。 于是,陆垚点了蜡烛,拿出潘文给自己的文稿,开始看了起来,结合着现代的考试题目类型和内容,陆垚开始分析起了这科举考试的题目类型。 从答题形式上看,试经义、试论、试策都有点像今天的高考作文,都是以议论文为主,目的当然是为了测试考生对于经典、史事、时务的见解。考试时,主考官会在试场前面挂出一块帘幕,“出示题目于厅额,题中有疑难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主文于帘中详答之讫,则各就位作文”。一般考三场或四场。 具体来说,试经义是出题者从儒家经书中截取一句话,请考生阐述其蕴含的义理。明清时试经义演变成考八股文,从外在的文体形式到内在的思想都严重僵化,但在宋代,人们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此语本为陈寅恪纪念王国维的碑铭,我们借用来形容宋人之学术,陈先生必定同意,因为陈先生又说过,“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考生可以自由解经、传注、质疑古说、阐发新见,“借他题目说自家道理”,甚至不乏“全不顾经文,务自立说,心粗胆大,敢为新奇诡异之论”者。 试论,则类似于命题作文,通常是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