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0章 (第1/3页)
第101章 关于怎样帮助韩暨,郭嘉和荀彧商议了一下细节。 韩暨是南阳郡人士,按照朝廷的法度,需要南阳太守出面举荐他为孝廉。南阳郡目前一部分在刘表治下,一部分在曹cao治下。所以,现在有两位南阳太守,一个是刘表的人,另一个是留守宛城的赵云。 赵云为人忠义,为官清廉。从来都不肯参与官员之间的互捧,这种互捧属于官场恶习,就是相互联姻的几个士族,甲举荐乙做官,乙举荐丙做官,丙举荐丁做官,丁再举荐甲的优秀子侄做官,就这样一代一代循环交替下去,大家共富贵,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这就是察举制的缺陷之一,也是汝颍名士长期占据着官场半边天的原因之一。满朝冠带遥相望,多是书院旧同窗。 就连荀彧这么有原则的世家公子,王佐之才,也不能免俗。不过他举荐的人,譬如郭嘉、戏志才、荀攸、钟繇、陈群、杜袭等等,都非常称职。 后世有人觉得荀彧只举荐士族阶层,局限性很强,怎么说呢?其实这年头还没有出现印刷术什么的,官学和士大夫开设的私学也不是黔首百姓能够入学的地方。书籍传播全靠手抄、人才储备基本都在士族。 普通百姓读不起书,也没有门路上学,关键是求学也没用,负责察举人才的官员连世家大族都应付不过来,哪有空去关心一个黔首识不识字?所以,这是一个时代的局限性,荀彧已经做得很好了。 这种大族之间相互提携的陋习,也直接导致:袁绍、袁术和曹cao这些诸侯,都拥有一个汝颍名士智囊团。没办法,就是喜欢买一赠一,拖拽出仕。 赵云看不惯这种风气,他担任南阳太守之后,已经有不少南阳大族盯上举孝廉的名额,想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