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35 (第4/4页)
的霸王条款和无限制的压榨而心生不满,选择以各种方式跟乐光分道扬镳,但因为乐光造势、包装的本事首屈一指,而且其他大公司门槛太高太难进,每年还是有无数渴望成名的新人趋之若鹜。 乐光高层不是不知道他们这样的做法根本不可能吃长期饭,但显然丝毫没有要改的意思。 他们也是人精,早就看明白,如今华国娱乐圈的高端市场已经被几十年来岿然不动的祁凰和星光两分天下,他们这些小公司撑死了只是瓜分两大巨头吃剩下的小的可怜的第三份。 而这种级别的公司也是最尴尬的:数量太多,经营模式类似,竞争非常惨烈,如果策略上再不另辟蹊径,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市场自然淘汰。 乐光的创立者和改革者也是个狠人,破釜沉舟,然后多年来一直稳步上升的净利润也证明了他们决策的正确性。 像董博这类刚出道就被签下的新人,每年影视剧的收入都是五五分的,上节目、做广告四六,公司六他们四,绝对的霸王条款。 因为新人对自己的未来大都没什么把握和规划,觉得哪怕就是分的少点,可只要能红起来,每年的收入也就很可观了,而且乐光的门槛最低,包容性也最大,往往最后都会选择签约。 对乐光而言,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哪怕每年签下的五十个新人里,只有一个红起来,赚的钱也是暴利。 像新人们都是集中培训,十个二十个三十个的成本完全没什么区别,而像董博,托高压劳动强度的福,他今年一年的税前收入就可能高达一亿四千多万,如果不解约的话,后续还会有个质的飞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