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70节 (第5/7页)
“有道理啊!”乡野之间有百姓跟着地点了点头,“好马不配二鞍,叫她贺嫂子,不是说明她嫁对了吗?” 也有人考虑深一些:“大家都叫她祥林嫂,若我一人改口,旁人如何看我?搞不好连我都要被指指点点,这如何能行?” 秦朝。 嬴政眼中倒是闪过些许若有所思,后朝那些个儒当厉害,不动色间,连最偏远黔首都能自觉成其拥趸。 【仅是这样还不够,“人们仍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容冷冷了。”所有态度变化,都是为她改嫁,嫌弃她不贞。】 “啧。” 听到这刘彻没忍住翻了个白眼。 【整个鲁镇就笼罩在这样一种荒谬节妇观念之下,但课文最冷峻而又最惊心动魄众相还不止于此。】 【我们看到78~87自然段。】 水镜上出现文本截图。 【这几段中,鲁迅不厌其烦地写到祥林嫂向众人讲述儿子阿毛故事。】 【她讲很详细,为记忆深刻,可众人反应是什么样呢?】 楚棠边讲边将文段上内容标称红色放大,这样鲜明红便好像是能刺痛众人心目似。 清朝。 曹雪芹看着水镜中字眼轻点评:“丧夫丧子,其可悯。如此人间惨剧,听者不思恻隐,竟报以‘没趣走开了去’,当可叹!” 北宋。 李清照颇为愤愤:“既是鄙薄,又要陪出眼泪,实在惺惺态!” 苏轼有些不忍心看:“祥林嫂历惹人叹息,反复言说,不过欲抒其悲,望获一二聊慰而已。然而那些镇民意寻来,听过一番、哭过一回便满足而去。他人之痛,反倒成为可堪赏玩趣事,当是……” 巧舌如簧苏学士也说不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