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5章 趁火打劫 (第3/5页)
苦不堪言。 不过今年的情况似乎比往年更恶,两边已经打了好几仗,而且有越打越大的趋势。据侦察,契丹连刺部已经得到了从辽西来的大股援兵,而积利州的高句丽人也联合了乌骨城、大行城、泊钓城等高句丽势力的援助。 几家打的越厉害,那百姓就越倒霉。许多百姓纷纷南逃,一路逃到了辽南海边。 “表面上看来是契丹人与高句丽人的争斗,但其实这是契丹人与渤海人在争夺东北的霸权!”李振看完报告之后,沉思了许久,一针见血的指出来道。 对于这种观战,李璟也是持赞成态度的。早其东北的霸主是高句丽,立国七百余年。但后来被唐朝和新罗一起联手灭掉了。之后,虽然高句丽贵族势力依然不小,但从没有恢复过来。初唐时,契丹国一度崛起,但那时的契丹太过猖狂,主动的挑战大唐。虽然武则天之时,唐军数次兵败契丹之手,但战术上一时的胜利,根本改变不了他们与大唐战略上的差距,最后还是被大唐给打的跪地求饶,从此一厥不振,萎靡了上百年。 这个时候,粟末靺鞨部趁机而起,他们原本只是契丹手下的一个小兄弟,跟着一起反唐。谁料最后契丹被大唐打福,反调转头来,充当了大唐的刀斧手,反过来追杀靺鞨人。不过靺鞨人却大败了契丹人。唐朝出于牵制契丹的考虑,并没有继续对这支靺鞨人出兵,而是反而加封大祚荣为震王。大祚荣于是建立了震国,并归附唐朝,成为大唐的一个羁糜州。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 渤海国全面效法唐朝,发展快速,从一个游牧民族迅速转变成了一个农耕国家。更因为渤海国一直与唐保持着友好关系,且故意在之后唐朝渐失去对辽东的控制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