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_第348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8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 (第3/5页)

国,因为全面占领辽东即意味着与唐朝接壤,一旦唐朝实力恢复,难保不重蹈高句丽的覆辙。

    渤海开君主大祚荣之子大门艺曾对新君大武艺言:“唐,大国,兵万倍我,与之产怨,我且亡。昔高丽盛时,士三十万,抗唐为敌,可谓雄强,唐兵一临,扫地尽矣。今我众比高丽三之一,王将违之,不可。”此时,渤海自身的实力决定了其不能全面占领辽东。开发辽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唐朝尚不能做到,何况渤海?因此,渤海一开始就聪明的选择往东发展,把辽东这块注定充满纠纷的地盘让了出来。任由高句丽人占领,只是暗中掌控。

    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辽东辽西的最后一支兵马平卢军,渡海迁往了青州,继放弃辽东之后又放弃了辽西。唐朝陷入长久的叛乱之中,高藏之子,唐安王武攸宜的外甥,武则天的侄儿,辽东州都督高建武乘机反唐,在渤海国的支持下建立了小高句丽,而此时实力渐强的渤海国,则在稳固海东之后,彻底的掌控了小高句丽国,间接的控制了辽东大部。

    自那以后,百多年来,除了辽南一直由诸多汉人势力控制之外,辽东与三韩半岛北部以及扶余就一直由高句丽人控制。不过渤海国渐衰弱后,契丹人却又崛起。这些年来,契丹人一直在与卢龙军争夺辽西营州,还不断有部族浸透入辽河以东一带,逐渐侵入辽东辽中。

    自三十年前,渤海国的第十一任君主大彝震彻底的吞并了小高句丽后,辽东的高句丽名面上都已经成了渤海国的臣子。不过由于第十任君主大玄锡当政,渤海国已经陷入衰弱期,辽东的这些高句丽贵族,渐又重掌了权力,逐渐脱离渤海国的控制。

    积利城,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